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简报
2025年第8期--水利部、财政部支持地方实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浙江推广“AI河长” 提升河湖管护效能 山东威海环翠区推进羊亭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安徽固镇以“三促”提升河湖长制能效
水利部、财政部支持地方实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2025年,水利部、财政部通过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支持29个省份60条(个)河湖实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覆盖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太湖等七大流域,横跨东中西部地区,河湖类型丰富、各具特色。
为保障项目落地见效,水利部制定了《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实施意见(试行)》《幸福河湖建设项目负面清单指南(试行)》等指导性文件,要求各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和岸线保护,实施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方位提升河湖安全保障能力,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推动河湖面貌全面提档升级。
近年来,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各省份通过省级总河长令等方式部署开展幸福河湖建设,各级河长湖长亲自挂帅,有力统筹各方资源,实施河湖系统治理,已累计建成3000多条各具特色的幸福河湖,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浙江省浒溪积极推进水旅融合发展,招引露营、民宿等新业态项目签约落地,带动当地经济增长,2024年浒溪流域旅游收入130.73亿元,同比增长18.7%。广东省河源市依托万绿湖常年一类的优质水,吸引多家饮用水头部企业落地投资,建设百亿级水产业园,创造了新型产业发展模式,1吨天然好水,创造了1000元产值和100元税收,“生态好水”加速转化为“经济活水”。
2024年底,水利部联合财政部等6部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30年,以各地“母亲河”为重点建成一批幸福河湖。下一步,水利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意见》的要求,指导各地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以高品质河湖生态环境支持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浙江推广“AI河长” 提升河湖管护效能
为一以贯之深化河湖长制,提升河湖保护治理水平,推动河湖智慧管护再升级,浙江在全省推广AI河长巡河机制,通过无人机、视频监控、水质监测等新技术新手段,定期开展巡河,提升了巡河效能,减轻了基层河长负担。
一是部署智慧河长巡河工作。指导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全域或者选取一定区域开展智慧河长巡河工作,减轻基层河长日常现场巡河负担,提升问题协同处置能力。绍兴市越城区、湖州市安吉县建立AI河长巡河工作机制,明确巡查范围、巡查频次、巡查内容、问题闭环处置等。目前,越城区已覆盖全区90%的水域,安吉县以浒溪流域为先行试点,河长事务性工作量减少60%以上。
二是开展感知监测及智能模型建设。组织开展“AI河长巡河”智能模型建设,接入各地无人机巡河数据,研发无人机巡河视频叠加河湖临水线和管理范围线的AI智能识别算法,进一步完善智能化感知体系网络。借助无人机、视频监控、AI自动识别,结合人工辅助复核,全面查处河湖管理范围内违法建(构)筑物、违规倾倒建筑垃圾工业废物、违规采砂、堤岸坍塌受损、电鱼毒鱼、水质异常等问题。
三是做好问题交办和闭环处置。发现问题后,河长办通过集成管理平台,统一将问题信息发送至责任部门、属地乡镇以及相关河湖长,明确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整改要求和期限,实现问题闭环处置。安吉县开发浒溪流域“AI河长”管理平台,实现确认问题1小时内推送至基层河长,问题整改完成后回流平台,由县河长办1小时内完成复核,超期未处置自动触发督办提醒,整改周期平均压缩10天以上。
山东威海环翠区推进羊亭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统筹推进羊亭河河湖管理制度机制、管护措施、效益转化一体改革,探索河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一、下好河湖治理“先手棋”,实现“生态美”
一是强化源头治理。清理河道淤泥28万立方米,生态护砌2.5万立方米;实施30余公里沿河污水管网配套工程,完成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周边农村生活污水全部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全域“黑臭”问题动态清零。二是紧抓生态提升。打造全长10公里的羊亭河公园,结合河流自然禀赋,布设生态节点20余处,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三是推行蓄水节能。沿河透水铺装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区域蓄水、节能效率提升15%以上。
二、打好产城融合“组合拳”,促进“产业绿”
一是因水制宜,科学规划。以治理后的羊亭河为轴线,明确“南工北居”区域发展布局,沿河打造生态走廊,河北岸启动5个村、2251户旧村改造工程,系统配套建设里口山医院、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河南岸沿河收储、盘活工业用地近2000亩,培育规上工业企业43家,纳税过千万企业11家,实现水城融合发展。二是依水招商,绿色升级。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生命科学等绿色产业,招引总投资超60亿元的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未来产业集群,区域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70%,吸聚专家人才和产业工人2万余人。沿河建设13万平方米的国际新材料创新中心,配套专家公寓、研发中心,蓄足发展后劲。
三、创好农旅双兴“新典范”,带动“百姓富”
一是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流转羊亭河周边土地1000余亩,规模化发展乡村产业振兴项目,打造推广特色农产品项目6个,沿河规划布局11个乡村振兴共享商业网点,累计收入超过150万元。二是深入挖掘文旅潜力。沿河新建11个户外体验项目,引进网红餐饮网点16家;与5家一线媒体平台合作,推出探店、寻景、打卡等主题活动,开展体验式采访报道,制作精品文旅宣介短视频11部,播放量超过120万人次,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安徽固镇以“三促”提升河湖长制能效
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通过建设全域水网、强化河湖管护、建设幸福河湖促进“环境提升、能效提级、乡村振兴”,实现河湖长制能效提升。
一、建全域水网,促环境提升
积极争取24亿元专项债和重点工程项目资金,全面开展70公里河道清淤疏浚、80条大沟和69面塘坝水环境治理。一是以水美乡村建设为“点”,整治农村小微水体环境。二是以河湖岸线整治为“线”,实施淮水北调三八河清水廊道、浍河岸线整治等工程。三是以全县水系连通为“面”,通过“疏浚沟、连通河、打造塘”等措施,修复河湖生态。
二、抓河湖管护,促能效提级
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护机制。一是以典型案例引领立高度。完成谷阳镇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加强小微水体管护,为全市乡镇树立起标杆。二是以常态化河湖保洁拉广度。落实管护资金,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全县范围内河湖水域岸线开展常态化管理维护。三是以深化河检协作机制加深度。固镇县河长办与县检察院共同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工作协作机制,对重点、难点问题实行挂牌督办、通报约谈等措施,形成治水护水合力。
三、建幸福河湖,促乡村振兴
立足水网空间格局,持续提升防洪、排涝、蓄水、灌溉能力,改善除涝面积41.2万亩、灌溉面积14.8万亩,集中连片推进当地草莓、蜂蜜、蚂蚱养殖等产业发展,打造集赏荷、采莲、捉虾于一体的万亩荷花园,沿河农业产业年增加收益约1.2亿元,受益人口达19.7万人,实现“幸福连通振兴”。
责编:魏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