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简报
2025年第6期--【总河长谈幸福河湖】四川省总河长 王晓晖:全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共谱四川生态发展新篇章 四川省总河长 施小琳:增强上游意识 扛牢上游责任 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守护幸福河湖
全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共谱四川生态发展新篇章
四川省委书记、总河长 王晓晖
四川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始终扛牢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政治责任,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控、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多措并举推动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复苏,全省203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达标、水质优良率达100%,主要河流出川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良。
2025年,四川省将以幸福河湖建设为抓手,紧扣年底累计建成包括射水河、邛海等5条(个)水利部、财政部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在内的100条(个)幸福河湖目标,系统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利用,落细落实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努力打造一批典型、带动一域发展、造福一方群众,加快构建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蜀水新画卷,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是坚定思想引领,确保幸福河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建设幸福河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四川省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以流域为单元,以河湖水系为脉络,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全面实现河湖面貌根本改善,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二是聚焦重点任务,以更高标准守护清江碧水。全面强化水域岸线管控,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规范河道采砂监管,推进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严格水资源管理,持续开展母亲河复苏,严格执行长江黄河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制度,扎实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动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持续抓好射水河、古宋河等幸福河湖建设,印发幸福河湖建设(2025-2030年)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下大气力再解决一批城乡污水、生活垃圾、农业面源污染等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巩固203个国考断面全面达标成效,让四川的河湖更加宜居。
三是推动生态价值转化,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推进河湖治理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将幸福河湖建设与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居民增收有机结合,探索河湖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建立健全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河湖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经济优势转化,打造一批以河湖水系为依托的绿色产业链、生态农业带、优质服务业体系,形成绿色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统筹兼顾,让河湖治理的生态红利惠及更多群众,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之路。
四是严格执行制度机制,形成幸福河湖建设的强大合力。严格执行层层抓落实的制度机制,发挥好河湖长制统筹协调作用,压紧压实各地各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责任。强化水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和四川省河湖长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执法,加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涉水环境问题监督力度。优化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持续开展“遇见幸福河湖”“守护绿水·逐梦幸福河”等活动,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幸福河湖建设的良好氛围。
增强上游意识 扛牢上游责任
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守护美丽河湖
四川省省长、总河长 施小琳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承担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四川“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的重要使命,提出“要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想方设法保护好长江上游水质”的重要要求。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树牢上游意识、扛起上游担当,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强化河湖长制落实,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全力保障河湖长久安澜、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安定。
一是扛牢责任治水,持续构筑生态屏障。以省总河长令部署年度工作要点、幸福河湖建设,全面落实“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档”管理机制,统筹推进河湖管理保护和系统治理,开展河湖长制条例执法检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做到守水有责、管水担责、护水尽责。坚持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协调、全流域治理,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全省203个国考断面优良率和285个水功能区达标率均为100%,长江黄河干流四川段水质保持Ⅱ类。
二是精准施策净水,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扎实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长江、黄河干流水质高水平达标管控,系统推进工业、生活、农业面源污染协同治理,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完善水域岸线保护治理,推进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开展入河排污口、工业园区、长江总磷、城市黑臭水体清理整治。加强长江“十年禁渔”常态化执法监管,推进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省级幸福河湖建设,着力建成100个幸福河湖。
三是科学实干兴水,持续推动发展惠民。大力推进引大济岷、向家坝灌区等骨干水网工程,加快形成“六横六纵”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增强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推进河湖治理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传承优秀水文化,探索水生态价值转化,打造各具特色的水美新村、水文化小镇,让河湖生态红利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围绕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等重点领域,大力研发核心装备,推动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
四是协同联动护水,持续完善治理体系。深化川渝两地水权合作,实施黄河(四川—甘肃段)、嘉陵江等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联合贵州开展赤水河流域水资源调度,推动19个川渝跨界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发挥“河湖长+”作用,健全水利、公安、检察等部门联合执法、涉河湖重大问题调查处置等工作机制,依法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深入开展净岸巡河护河志愿活动,拓宽群众参与河湖管护渠道,激发全社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内生动力。
四川素称“千河之省”,水系发达、河湖众多,保护和改善河湖生态环境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省将聚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域岸线管控、水生态修复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河湖生态流量管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江河湖库保护治理,加快建设幸福河湖,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四川力量。
责编:魏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