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简报
2025年第5期--【总河长谈幸福河湖】江西省总河长 尹弘 叶建春:打造河湖长制升级版 绘就水美赣鄱新画卷 湖北省总河长 王忠林 李殿勋:践行“两山”理念 打造幸福河湖 着力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 广东省总河长 王伟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建设岭南特色幸福河湖
打造河湖长制升级版 绘就水美赣鄱新画卷
江西省委书记、总河长 尹弘
江西省省长、总河长 叶建春
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江西省将坚定不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化河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河湖长制升级版,绘就水美赣鄱新画卷。
一是健全完善合力共建机制,着力打造幸福河湖。持续巩固“党政主导、水利牵头、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工作格局,健全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的河湖保护治理和幸福河湖建设工作机制,凝聚幸福河湖建设合力。优化顶层设计,加强与现代化水网建设规划以及各类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区域规划的衔接,组织编制全省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推进方案实施,推动更多水系贯通。抓实项目建设,全面建成108条省级幸福河湖项目,高质量完成宜春市温汤河、赣州市小溪河2条幸福河湖项目建设任务,争取新增水利部、财政部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开工。大力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深化水网工程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加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探索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幸福河湖建设。
二是健全完善管护责任机制,着力打造安澜河湖。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治水管水第一责任人责任,推动全省2.3万名河湖长接续发力,确保河湖安澜、人民安康。坚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思路,综合采取“扩排、增蓄、控险”相结合的举措,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依法依规严格管控河湖行洪蓄洪空间。聚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攻坚行动,确保全面整改到位。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加快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建立健全排污口监督管理机制,严格入河湖污染物管控。加强日常巡查管护,持续开展“清河行动”,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组织开展阻水片林等妨碍行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加大圩堤管理范围内房屋整治力度,牢牢守住水安全底线。
三是健全完善河湖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打造惠民河湖。发挥“河湖长+”作用,将幸福河湖建设与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居民增收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构建各具特色的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巩固拓展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成果,纵深推进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健全多元化补偿方式。开展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应用,建好用好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拓宽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深化水权水价改革,推动“节水贷”融资服务量质齐升。扶持“河湖+”融合发展产业和项目,打造一批以河湖水系为依托的绿色产业链、生态农业带、优质服务业,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做好全省水利遗产核查普查、申报宣介,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丰富水韵文旅产品供给,更好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践行“两山”理念 打造幸福河湖
着力提升支点生态承载力
湖北省委书记、总河长 王忠林
湖北省省长、总河长 李殿勋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指出,湖北因湖、因水而兴,是千湖之省、水利大省,要兴水利、除水患、提水质,确保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为湖北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湖北省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在河湖长制机制完善、运用、见效上发力,切实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河湖保护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
一、坚决扛牢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切实推进河湖综合治理、科学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湖北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生态屏障,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三峡坝区所在地,肩负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重大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视察湖北时,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湖北省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持续改善长江生态环境质量。一是打好湖泊治理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污水纳管为重点加快补齐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一湖一策推进洪湖、梁子湖、斧头湖等重点湖泊治理,推动湖泊水质持续好转。二是打好直排口治理攻坚战。以长江直排口为重点,坚持“一口一档、一口一策”,加强入河湖排污口、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整治,守好每一道“闸口”。三是打好源头治理攻坚战。加快推进重点地区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和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强化畜禽污染防治和养殖尾水污染治理,切实从源头上减少入湖排河外源污染。
二、加快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持续提升水灾害防治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湖北省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协调督办作用,加快构建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先导区。一是打造防洪保安水网。针对长江防洪“上压下顶两边灌”和汉江秋汛的特点,加快推进“引江补汉”等现代水网骨干工程项目建设,优化调整蓄滞洪区布局,统筹抓好中小河流、重点山洪沟系统治理,不断提高水灾害防治能力。二是打造互联互通水网。围绕助力国家水网提高重要结点调蓄能力,抓好与国家主水网的互联互通,强化流域组网协同,着力建设管长远、抗风险、可持续的韧性水网。三是打造智慧现代水网。充分利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科技手段赋能水网建设,打造立体化网络,不断提高水网智慧化、现代化水平。
三、深度拓展河湖功能和价值,久久为功建设幸福河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为湖北省做好河湖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遵循。湖北省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积极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持续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一是有效利用河湖多种功能。充分发挥河湖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优势,有效利用河湖供水、航运、发电、养殖等各种功能,创造更多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民生价值。二是加快打造河湖亲民工程。科学开发利用河湖滨水空间,建设更多具备运动、游憩、观光等功能的主题公园、游步道和亲水平台,积极探索水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加快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持续健全河湖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健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服务,推动更多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节水贷”等绿色金融产品交易落地,持续拓宽绿色发展空间。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建设岭南特色幸福河湖
广东省省长、总河长 王伟中
新的一年,广东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高质量建设幸福河湖,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作出新贡献。
一是构建万里碧道网,建设具有岭南特色幸福河湖。广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省情、水情,创新提出了万里碧道治水理念,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打造集安全行洪通道、自然生态廊道、文化休闲漫道和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于一体的复合型廊道。截至2024年底,全省高质量开展5个水利部、财政部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建设29条(个)省级幸福河湖,累计建成7200余公里碧道,有效推动水灾害防御、水污染防治、河湖生态保护和修复。2025年广东将新建设600公里碧道、100条(个)幸福河湖、5个全域幸福河湖的县(市、区),不断筑牢幸福河湖基底,打造更多绿美广东生态名片。
二是加快发展水经济,推动河湖生态与经济价值“双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支持生态优势地区做好生态利用文章,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广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幸福河湖建设为依托,把“河湖+水经济”融合发展模式作为推动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连续4年将发展绿色水经济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顺利完成“10+2”省级水经济试点(10个试点项目和佛山、江门2个全域试点市)建设任务,打造了一批水上运动、游船游艇、滨水文旅、休闲康养等水经济典型案例。2025年,广东将牢牢把握广东水网建设契机,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推动水文化、水经济蓬勃发展,推动幸福河湖和水经济融合共建,将沿江两岸打造为优美人居胜地、优质产业基地、优秀人才高地,推动滨水产业带、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三是深化河湖长制,不断凝聚建设幸福河湖合力。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视察广东时深刻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广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把治水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走在前列”的标准要求,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各项工作,推动幸福河湖建设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作为。2025年,广东将发挥好河湖长制条例引领和保障作用,建立健全涉河湖重大问题调查与处置全链条工作机制。系统提升河湖治理水平,常态化开展水塘河道清淤和流域集中清漂,强化水安全保障、水污染防治。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全面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积极推进堤防达标加固三年攻坚行动,本届省政府任期内基本消除江海堤防和病险水闸安全隐患。综合提升完善河湖行洪蓄洪、资源供给、生态保护、文化承载、经济支撑等功能,助推流域区域高质量发展,努力让岭南大地江河安澜、秀水长清、人水和谐。
责编:魏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