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河湖管理司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简报

2025年第1期--【总河长谈幸福河湖】河北省总河长 倪岳峰 王正谱:建设幸福河湖 增进民生福祉 山西省总河长 唐登杰 金湘军:深化河湖长制 全面协同发力 持续推进母亲河复苏与幸福河湖建设 山东省总河长 林武 周乃翔: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 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2025-03-11 08:51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美丽中国建设,水利部、财政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意见》,对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作出总体安排部署。从本期起,《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简报》推出“总河长谈幸福河湖”专题,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河长围绕强化河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畅谈2025年工作部署,供各地交流借鉴。


建设幸福河湖 增进民生福祉

河北省委书记、总河长  倪岳峰

河北省省长、总河长  王正谱

近年来,河北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幸福河湖建设作为落实河湖长制的第一抓手,以“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为目标,积极改革创新,累计建成255条(个)幸福河湖,河湖保护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永定河连续4京杭大运河连续3年全线贯通,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Ⅲ类,淀区野生鸟类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89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下一步,河北省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河湖长制,不断加强河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切实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全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有力生态保障。

一是加大治理力度,夯实管护基础。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科学实施河湖生态补水,持续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四纵八横、七河连通”的现代水网体系建设,实施鸟类栖息地等恢复工程,“一河()一策”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开展阻水片林等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严格入河污染物管控,保持非法采砂高压严打态势。强化“河长+”协作机制,深化京津冀联防联控,在重点河湖推广物业化管护新模式,不断提升河湖科学管理水平。

二是坚持治水兴水,确保河湖安澜。按照“上蓄、中疏、下排、有效治洪”的原则,科学布局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等的功能建设,建好灾后重建重大水利工程,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防洪工程,努力使雄安新区起步区防洪标准达到300年一遇,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坚持京津冀防汛抗洪一盘棋,统筹流域和区域,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推进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跨区域河流治理,为整体提高京津冀地区防洪能力作出应有贡献。

三是挖掘生态价值,促进绿色发展。组织开展幸福河湖提档升级工作,推动幸福河湖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等有机结合。做好以大运河为代表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炼白洋淀等河湖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丰富水文化产品。深挖各地河湖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培育生态旅游、康养服务、生态渔业等产业,创新“河湖+”“水利+”经济融合发展模式,带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在滹沱河、沁河等开展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测算,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深化河湖长制 全面协同发力

持续推进母亲河复苏与幸福河湖建设

山西省委书记、总河长  唐登杰

山西省省长、总河长  金湘军

山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推进母亲河复苏与幸福河湖建设,推动河湖面貌焕发新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母亲河复苏与幸福河湖建设同步推进。制定母亲河复苏幸福河湖建设三年(2024-2026年)行动方案,以县域为单元,以母亲河为载体,持续把治水政策向母亲河聚集、资源要素向母亲河流动、治河项目向母亲河倾斜、文旅产业向母亲河融入,优先把各市县母亲河打造成幸福河。大力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超430亿元,推动汾河入黄河口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全面加快“百县百河(湖)”建设,让三晋大地上越来越多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幸福河湖建设与管理保护同向聚合。全力推进长治绛河、朔州七里河建设进度,加快完成42条(段、个)省级幸福河湖建设。同时,建立完善党政主导、水利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共治的河湖管护机制,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水污染防治,加快水生态修复,深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守牢防洪安全底线。对已建成的62条(段、个)省级幸福河湖,进一步明确管护目标,压实管护责任,建立健全水资源、水环境及水生态管理保护长效机制。

部门协作与全民参与同频共振。落实各级河湖长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河湖长助理“桥梁”作用、巡河湖员“前哨”作用。深化“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机制,促进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公益诉讼检察有效衔接,提升河湖执法质效。加强流域区域统筹协作,协同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地下联防联控联治。同时,拓展“民间河长”体系,持续举办“保护母亲河共建幸福河”“清河净滩”等巡河护河系列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推动爱河护水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共赢。积极扶持“河湖+”融合发展产业项目,深入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打造以河湖水系为依托的绿色产业链、生态农业带、优质服务体系。依托山西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汾河、沁河、运城盐湖等河湖文化内涵,讲好河湖故事,促进河湖文化与文旅资源深度融合,让岸绿景美、宜居宜业的幸福河湖活起来、动起来、靓起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

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山东省委书记、总河长  林武

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总河长  周乃翔

山东地跨黄、淮、海三大流域,河流密布、水系发达,抓好河湖保护治理责任重大。山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全省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4年山东河湖长制落实等多项工作获水利部通报表扬。2025年,山东将进一步扛牢政治责任,统筹水安全、水生态、水经济、水民生,以更高标准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一是聚焦保障水安全,加快完善防汛减灾体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完成黄河下游(山东段)“十四五”防洪工程,稳步推进东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完成东平湖老湖区洪水相机南排工程建设并于汛前发挥防洪效益,实施金堤河等骨干河道系统治理,治理中小河流300公里以上,保障黄河下游长久安澜。优化完善防汛抗旱工作机制,前瞻性落细落实监测预警、隐患排查、实战演练、转移避险等各项防御措施,筑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堤坝。

二是聚焦保护水生态,加快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为引领,强化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切实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持续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确保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5%。全力推动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和高质量建设,在黄河三角洲、环泰山区域等重点区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全省黄河流域和重点河湖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任务,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68%,基本实现城市建成区整县制雨污合流管网清零。持续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强化水域岸线管控和生态流量保障,推进小清河生态廊道建设,确保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绿化率达到100%

三是聚焦发展水经济,加快壮大绿色发展动能。坚持以水为媒、以水为脉,推进“河湖+经济”融合,丰富“水网+文旅”载体,持续擦亮“沿着水网看山东”“沿着黄河遇见海”等品牌。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尽快推动蒙阴垛庄项目核准开工。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加快实施新万福河复航二期工程等在建项目,做好郓城新河通航等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京杭大运河贯通补水、小清河通航等用水保障措施,加快构建“通江达海”内河航运网。

四是聚焦改善水民生,加快织密水系联通网络。以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为牵引,加紧联网、补网、强链,把水利民生公共服务网络织得更密、建得更强。开工黄山水利枢纽、沂沭河雨洪资源利用东调等工程,推进泰安中皋水利枢纽前期工作,新增供水能力2.5亿立方米,确保省级水网覆盖率达到88%以上。打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三年行动收官战,加快完善农村供水工程网络,深入落实县域统管模式,确保到2025年底,农村规模化供水率达到96%,让农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优质水。




责编:魏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