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河湖管理司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简报

2024年第30期--福建永春:智管、智防、智办推动河湖管理提质增效 湖南长沙:“河小青”助力河湖管护 四川内江:依托河湖长制大力提升河湖水质

2024-12-19 20:23 

福建永春:智管、智防、智办推动河湖管理提质增效

福建省永春县聚焦河湖日常管护、污染防治、问题办理三项工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智促管、以智促防、以智促办,实现从“治水”到“智水”的提档升级。

一是以智促管。聚焦河湖日常管护,建立河湖库24小时在线监控体系,纳入河道高清监控42个、水库高清监控132个,实现监管“实时化”;配备无人机自动巡检服务,对重点河段开展常态巡检,减少人工巡河盲区,提高监管“覆盖面”;畅通微信二维码、公众号随手拍、举报热线3个公众参与渠道,搭建24小时在线的问题受理平台,推动监管“全民化”。

二是以智促防。聚焦河湖污染防治,开发水质在线监测管理系统,将全县42个水质监测点位、323个关键排水口监测点位纳入,建立“固定点位每月检测,问题点位每周检测”机制,根据水质类别设定预警等级,并自动分析形成水质变化曲线图,为“精准查污、及时控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三是以智促办。聚焦河湖问题办理,开发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设置“流转反馈”版块,将日常巡查、监管监测发现的河湖问题、水质问题统一梳理归纳,并将问题线索实时流转到所在乡镇河长办,整改完成后,由县河长办审核并给予“办结标记”。系统上线以来,累计处理河湖问题1665件次,问题办结率达100%。


湖南长沙:“河小青”助力河湖管护

湖南省长沙市推进河小青(参与河湖保护行动的青少年志愿者)“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多样化”建设,充分发挥河小青在“河流守护、绿色传播、生态修复、环保行动”等领域的生力军作用,助力河湖管护。

一是常态化设置河小青服务队伍。按照“河长办+共青团+青年环保社会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共建形式,组建河小青志愿服务队1455支,培育河小青志愿者7000余名。吸纳各行各业人员充实到河小青队伍中,发展180名水质检测、智能巡护、理论宣讲领域的核心志愿者加入河小青队伍,储备高校水利专业学生志愿者500余名,提高专业化水平。

二是规范河小青组织方式。建立市级河小青行动中心1个、县级河小青行动中心9个,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支持。构建“街道(乡镇)河小青志愿服务队+社区河小青骨干志愿者”体系,街道(乡镇)河小青志愿服务队认领责任河段,社区河小青骨干志愿者就近参与巡河护河行动。打造标准化培训课程,开展治水管水护水知识培训,组织河小青优秀代表参加党史学习,召开“河小青对话河长”座谈会,凝聚志愿行动合力。

三是丰富河小青活动形式。开展河小青净滩行动,设置流动服务站,参与人数达7.1万余人次,清理垃圾近166吨。举办河小青作品征集展览活动,征集河小青作品1300余幅,评选优秀作品100幅。组织举办河小青节水课堂728场,覆盖青少年3万余名。充分发挥河小青示范带动作用,开展河小青宣传行动1千余场,拍摄河小青主题宣传片《答卷》,展现河小青行动中心和河小青志愿者靓丽风采。


四川内江:依托河湖长制大力提升河湖水质

四川省内江市依托河湖长制,开展水体水质大提升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全市12个国家、省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沱江干流(内江段)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Ⅱ类。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河长主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年河湖长制年度重点工作和水体水质提升工作,开展巡河督导13次,市总河长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水体水质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推动水体水质提升工作落地落实。组织开展污染源摸排,探索建立“两单一图”(污染源清单、问题清单、污染源分布分类示意图),明确污染风险、整改措施、完成时间、责任单位及责任人。

二是坚持科学施策,部门联动。细化部门职责分工,市生态环境局督促指导全市河流及农村黑臭水体水质提升攻坚;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督促指导城市黑臭水体水质提升攻坚;市水利局督促指导水库水质提升攻坚。各县区对本辖区内的劣V类水质水体编制实施水质提升攻坚方案,组织治理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三是坚持联防联控,流域协同。全面深化联防联控,内江市人民政府与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政府联合印发《荣昌区内江市川渝跨界河流河长联合巡查制度》和《荣昌区内江市川渝跨界河流河长制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人员联动、信息共享、制度共商、问题共治,采取排污(截污)管网建设及完善、农业养殖搬迁、水系连通等多种举措,落实川渝跨界河流共管共治,打破分段各治局面,促使跨界河湖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责编:魏雪艳